以开发性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开发性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七大以来中央特别强调的战略任务。今年“两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我国从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对现实的清醒判断,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来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已迫在眉睫。
转变发展方式涉及的领域很多都属于开发性、中长期业务,这些领域由于财力有限,财政资金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又由于市场、信用、制度的空白和缺失,风险控制难度大,前期开发投入高,收益不确定,商业金融也不愿意做。这就需要开发性金融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建设市场,弥补空白,打通融资瓶颈,把居民储蓄和社会资金转化为集中大额长期资金,把瓶颈领域开发成可以商业化运作的成熟领域,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
发展方式转变任务紧迫
首先,传统的外延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发展成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劳动生产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出口商品大多是贴牌产品,附加值低,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单位能耗高,能源资源消费量大幅增加,不仅使我国在国际资源市场的价格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也使经济发展受制于人。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新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均GDP从900多美元增加到4000美元以上,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与经济增长不相匹配,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仍然偏低,城乡、区域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存在突出问题,社会矛盾凸显。如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能力,就有可能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近期北非、中东国家出现的政局动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民生问题,我们要引以为戒。
再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压力。当前世界经济正在从危机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前景仍不明朗,新兴市场国家受发达国家持续量化宽松政策影响,资产泡沫和通胀风险加大。特别是近期北非、中东政局动荡、日本震灾及核安全问题又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由于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国际市场需求受到抑制,贸易壁垒增加,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国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转变。
最后,新一轮的国际竞争迫切需要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制订了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战略,纷纷通过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抢占经济竞争制高点。如果我们不能适应形势变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升级产业结构,就只能继续处在产业链低端,替人打工,很难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
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的重点内容。我们就是要在“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发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以开发性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多年来,开发银行坚持开发性金融实践探索,把中国国情与国际先进金融理念结合起来,把政府组织协调优势与开行投融资优势结合起来,把服务国家战略与优良经营业绩结合起来,把项目建设与市场建设结合起来,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坚持服务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战略的定位和宗旨,更好地以开发性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要加强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全局和长远着眼,做好规划先行,突出战略重点,把握关键环节,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统筹区域、城乡、产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协调发展,避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重复建设。开发银行作为中长期投融资银行,一直高度重视规划工作,把规划作为开发性金融的核心原理,作为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与各方合作的切入点。
二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是开行的传统业务领域,是“两基一支”的重要内容。金融危机以来,开行大力支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促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并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市场、团队,以及现金流“前低后高”等方面的特点,制订了区别于传统产业的评审办法,创新信用结构,以支持有成长前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做强做大。下一步,开行将继续运用多种金融服务手段,推动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
三要稳步推进城市化。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只有47.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有更大差距,这个差距就决定了我国未来50年~100年发展的空间和动力,决定了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方法和路径。“十二五”时期,开行将在过去十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各地城市化发展,促进城市化、工业化的良性互动。特别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使其能够以城市化为平台和载体,承接新一轮的工业化和产业转移、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促进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这当中,要继续巩固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成果,做实做强融资平台,以健康企业、健康金融、健康财政为目标,发挥融资平台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转变发展方式中的积极作用。
四要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国在民生、社会发展等领域存在诸多空白和缺失,表面上看是缺资金,实际上是缺乏资金持续进入、良性循环的市场、信用、规则和制度。多年来,开行致力于建设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的金融体系,从建设市场、信用和制度入手,努力探索以批发的方法解决零售问题、用统一的标准模式解决千家万户的共性问题,把资源优先用于社会建设等最急需的领域。目前开行中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保障性住房、助学贷款都已成为全国的主力银行。今年我们计划拿出1000亿元支持保障房建设,约占开行全年新增贷款规模的20%。我们希望通过开行的前期投入和探索,打通融资瓶颈,构造一种可持续的业务模式,最终带动商业资金、社会资金共同进入,形成良性循环。
五要促进提高我国发展的主动权和国际话语权。这是我国在后危机时期参与国际经济金融秩序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与我国合作寄予厚望。开发银行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发挥金融合作“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积极为我国企业“走出去”铺路搭桥,成功运作了中俄石油250亿美元、中巴石油100亿美元、中委700亿人民币大额融资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经济外交战略,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开行将继续围绕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与亚非拉国家的合作,以贷款换资源、换能源、换市场,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腾出空间,同时输出中国的标准、文化和软实力,推动构建以中国为中心、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的国际体系。为更好地推进“走出去”战略实施,应积极拓宽外汇储备资金的运用渠道,考虑通过建立双边或多边发展基金、开展股权投资、提供大额外汇贷款等方式,支持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走出去”。同时,还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货币互换、境外人民币贷款以及资源能源等关键领域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争取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掌握主动。
作者:陈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