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中心 >> 公司治理

构筑企业创新“原动力”

 

构筑企业创新“原动力”

 

20110517

  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加快构筑企业创新“原动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需要有科学的路径,建议从四个方面着力推进。当前要及时解决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对资金需求、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新诉求。

 

  创新驱动战略是我省提出的最新发展战略,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企业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构筑起创新“原动力”,就是构筑起江苏创新发展的最大引擎和最重要推动力。

 

  发展方式转变呼唤企业加快创新

 

  创新型国家的经验表明,企业能否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系统成败的关键,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创新系统的生命力和活力,因此,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加快构筑企业创新“原动力”,打响“江苏创造”牌子。

 

  经济发展阶段昭示必须向创新发展转型。经济学界将经济发展分为要素推动、投资推动、创新推动和财富推动四个阶段,根据江苏经济兼具集约化和粗放型特征的现实,全省正处于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的重要跨越期,需要以企业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既有发展动力弱化凸显创新发展紧迫性。此次国际金融危机集中暴露出原有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合理和诸多结构性矛盾、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2010年,江苏省以721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三,但十强企业中未见苏企身影;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与消化吸收经费之比偏低,以致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不多,产品增值能力比发达国家和地区低15个百分点左右。

 

  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倒逼发展向创新型迈进。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超过20%3月份实际执行工资比2010年同期增长30%左右,利润空间受挤压明显。而国际金融后危机时代,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为江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和地区提供了重要契机。

 

  完善多层次的企业创新体系

 

  创新是一个“新理念的产生—研究开发—试验验证—工程化—小批量—大批量—市场投放”的过程,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创新为标志、以知识和人才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组织创新为载体、以转型升级为目的,构筑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企业需要有科学的路径,建议从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第一个路径:强化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外资投资中的研发投入门槛,实现内外资双重驱动。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省比广东受到的冲击和影响相对较小,这与两地的内外资结构差异有关:广东很多地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资驱动,相反,我省很多地市是内外资双重驱动经济发展,抗风险能力更强。但也有不足:在国际分工中我省产业链尚处中低端,引进的外资主要集中在加工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全省411家外资研发机构大多开展企业内部测试、监测,具有研发活动且独立的不到15%,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而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动还存在重设备轻研发、重引进轻创新、重眼前轻长远、重制造轻管理的现象。随着资源条件、环境容量的制约,已难以维持原有的外资、外贸发展方式,这要求一方面提高外资投资中的研发投入强度门槛,另一方面培育本土创新能力,让内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扮演江苏经济转型阶段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苏南地区利用外资规模进入相对稳定阶段,苏中、苏北地区将成为外资的重要承接地,尤其要注重提高引进外资的研发投入强度门槛,提升内外资企业之间的合作,拓展内资企业研发创新的国际视野,由“模仿、追赶型”的研发模式转变为“创新型”模式,主动融入国际创新体系。

 

  第二个路径:高度重视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使中小企业真正成为发展新兴产业的生力军。美国硅谷的成功经验表明,很多创新不是发生在已有的、技术力量和资金都很雄厚的大企业,而是产生在那些看上去既无技术力量、又无资金的新创立小企业。“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是美国政府实施的一项全国性、永久性的支持小企业创新的活动,硅谷的成功就受益于它。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不同时期产业的变革和调整,都是由于一批创新型企业从小到大崛起带动的。新的时期,我省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转变“重大轻小”观念,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扶持、引导和“松绑”,使中小企业真正成为发展新兴产业的生力军。

 

  第三个路径:充分释放科教资源潜力,完善市场化服务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走向深入。江苏具有优良的产学研合作传统。但是,产学研还需要在集中和带动上做文章,集中就是把国家的支持、财政的支持以及各种行政手段的支持,更多地向产学研结合上集中;带动就是要更广泛地带动社会和企业朝这个方向努力,要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企业介入高校院所早期研发,强化高校院所应用科研导向,构建利益共同体,形成产学研长效机制。要在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上下功夫。一是推动高校院所和创新型龙头企业的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公共科技资源进一步向企业开放,二是健全产权交易等市场化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和网络化水平,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四个路径: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环境,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热情。20099月和今年2月,美国相继推出两个版本的创新战略,新旧两版均把创新基本要素的投资作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的根基,强调要确保创新所需的一切手段,为此要对创新基本要素(人力、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保障创新所需的研发投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资本。目前,江苏要培植企业创新土壤,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动企业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走出去收购或设立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就地集聚创新人才、消化先进技术;推动创新联盟和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支持前沿领域的创新,努力获取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制定一批产业国际标准;瞄准世界一流水平,遴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优势、较强创新实力、具备发展潜质的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打造一批在国际上影响行业发展的创新领军企业。特别指出的是,可以比照美国政府扶持IBM、惠普、德州仪器等国际IT巨头的成功先例,增强大企业创新动力,积极推动自主创新产品政府收购与订购,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应用。

 

  关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新诉求

 

  创新是一项复杂工程,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会有许多新诉求,这需要及时解决。调研发现,当前企业对人才引进、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关注较集中。

 

  人才引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抓住“人才”和“投入”两个关键环节。多年来,江苏的招才引智工作走在全国前面,但对高层次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需求依然很大,企业家的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这在中小企业和苏中苏北地区、沿海地区、农村地区的企业尤为突出。对此,一靠自主培育,二靠外部引进,培育要突出创新导向,引进要突出高端引领,更重要的是使用要突出人尽其才,只有把现有的人才留住了,用活了,才能招揽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对于引进高端人才带来的薪酬压力,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新一轮竞争,兄弟省份正在加紧出台新的人才引进计划,这要求我们加快对现有政策的梳理优化,塑造江苏“人才高地”的新优势。

 

  研发投入。调研发现,企业研发投入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主,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发展相对滞后,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创新的“拦路虎”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的不同环节需要不同的主体发挥作用:早期阶段特别是基础研究阶段,此时技术可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由于巨大的投入和高风险,商业资本没有太大兴趣,需要政府支持;风险投资的角色是帮助中小企业克服研发资金短缺的困难,缩短技术转移的时间,因此在技术创新的中间环节作用更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在产品市场化后才进行投入。当前,要继续发挥政府引导性投入的作用,带动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元化投入快速增长,在全国率先实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重大体制性突破,引导社会资本增加对小企业和企业初创期的扶持力度。美国的硅谷银行支持培育了一大批新兴高科技企业,这对于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型企业是重要借鉴。

 

知识产权保护。一是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并在国内外注册专利并利用法律手段加以保护;二是要鼓励企业高速度、持续开发新产品淘汰老一代产品,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这对于文化创意等行业很有借鉴意义;三是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养专业管理专业人才,整合监管资源,创新监管形式,加大保护力度。

 

 

作者:王志忠

来源:《新华日报》

 

 

国际内部控制协会ICI中国总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中心A座1039室
官方网站:www.neikong.com 联系电话:010-68004176、68004186 传真:010-68004186   E-mail:cert@neik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