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中心 >> 内部控制环境

社会管理创新要注重高速社会结构

 

社会管理创新要注重高速社会结构

 

20110714

根据在调研中了解到的我省在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理念有些偏狭、体制有些僵化、方法有些陈旧、社会成本过高等问题,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软实力和巧实力结合,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规范体系,既包括社会制度设计、法律、法规、政策等硬规范,也包括文化、道德、价值先进软规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软规范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在社会管理中灵巧运用软规范,“软硬兼施”将会事半功倍。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与时俱进,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是我们的“软实力”,它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社会和谐力的重要法宝。因此,在社会管理的各个层次,特别在基层,我们不但要加强硬实力的建设,还要加强注重软实力的建设和培育。并在不同的情况下,灵巧地采用“软硬兼施”的实力,将以法治理和以德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德法兼用,努力化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管理成本。要善于运用“软方法”理顺情绪,培养健康心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提高群众认识,凝聚群众力量。软方法强调积极引导、柔性协调、正面劝解、真诚交流,达到心与心的对话。

二、基层及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是一切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扶正社会心态是工作的重点

社会管理作为一种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内在地蕴含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要求。除了监控是以刚性管理外,服务、协调、组织都是以柔性管理为主。柔性管理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方面投入;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诚信;三是突出社会服务,就是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通过强化服务提高社会管理的实效。

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各类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浮出水面,一部分公众产生了心理失衡。主要表现为:一是心理焦虑,包括对社会环境变动的焦虑,对个人发展和收入的焦虑,对社会安全及生活保障的焦虑等;二是情绪受挫,包括工作挫折、生活挫折、社会挫折等引起的不良情绪;三是不公平感,主要是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些心理失衡问题容易使人对社会产生失望、怀疑和抵触情绪。

要心理疏导架起通往社会和谐的心路之桥。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诱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因素有所增多,特别需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多元包容的社会心态。心理疏解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重点,把群众幸福作为第一追求,帮助人们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内心和谐带动社会和谐,这对于加强社会管理,防止突发事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里还想特别指出的是:基层社会管理应尽力去实现为每个家庭提供个性化服务。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元素,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细胞。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庭稳定是家庭成员的幸福之源,基层社会组织及其管理者应根据“自我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规定,灵巧地综合利用软、硬件资源,调动本社区民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组织起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文化、科普、普法等活动,让生活在同一社区的民众在参加相应的活动中彼此相知、相助,打破“差序格局”的藩篱,在社区工作者的指导帮助下,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个人或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三、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在法制建设中先行先试

要妥善处理、解决社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制度建设,重点就是法制建设,制度化的关键就是法制化。

由于社会领域立法往往直接涉及利益关系调整,使得立法过程中在形成共识方面往往会遇到较大困难,既得利益者与争取利益者之间的利益协调给立法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广东地处改革发展的前沿,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更早凸显,我们应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的历史机遇,以先行先试的胆略和勇气,加强社会领域的立法,当好排头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我们做好社会领域的立法工作指出了目标和任务,其目标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任务就是: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为此,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立法:一是健全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发展社会事业的法律法规,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方面的法律法规,即基本的“衣、食、住、行”。四是完善对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老、幼、妇、残”、农民工等。五是规范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六是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

四、以战略眼光审视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快推进我省社会养老事业发展

我省自1996年起就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正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递增。有关部门预测,至2015年底,我省老年人口将达1288 ,占 13.64%,同时,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84万人,这也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因此,以战略眼光审视我省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事业发展,以成为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注的重点之一。

1、构筑老龄战略体系。构筑老龄战略对策体系,关系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我省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发展,在本世纪内一直保持高比例的态势,应加快进行战略谋划、长远规划、统筹计划,通过科学论证,搞好顶层设计,制定好老龄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做好各项制度设计之间的衔接。考虑经济承受载力、社会承受力,避免制度间交叉重叠,避免从制度上造成城乡、结构、区域失衡,尽快形成适度集中、有序组合、相互衔接的老龄战略对策体系。

2、发展老龄服务体系。先要理清老龄服务事业、产业的关系,区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主体使用,即“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职业职务、专业运作、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长效发展机制,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要充分利用政策扶持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培育服务组织,鼓励连锁经营、规模发展,逐步建立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服务系统。

3、完善老年经济供养体系。保障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加快建立和完善由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多支柱的老年经济供养体系。围绕“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目标,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探索解决无收入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并扩大到低收入老年人群体;可探索、关注“以房养老”、“土地养老”、“信托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总结经验、权衡利弊之后制定政策。

4、建设老年健康支持体系。注重高龄老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要大力倡导“健康老龄化”理念,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发展老年医疗卫生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加快研究探索“老年护理保险”,加快建设老年医疗服务设施,提高老年疾病预防和治疗技术,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事业,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奉献社会开辟更多途径。

5、打造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城乡居住环境与老年人生活需求相适应,是老年人身体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要以人为本,关注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将宜居环境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打造安全、便捷的居民生活圈。

6、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工作分工的重点主动担当、有效协作、有预见地开展工作。探索建立新型老年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宣传和引导,强化全民关怀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护,维护好和实现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7、坚持“六个结合”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所谓居家养老,就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党和政府关注老年事业健康发展所提出来的目标和任务。建议政府在以下“六个结合”上下功夫。(1)坚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积极支持社会养老功能,提高家庭养老的幸福指数,是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会管理成本最低的养老方式。(2)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兴办相结合,统筹发展老年福利和老龄产业,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长效机制。(3)坚持完善设施与整合资源相结合,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为重点,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4)坚持有效监管和与专业化服务相结合,搭建老年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5)坚持为老服务与老有所为相结合,发挥老年群体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6)坚持发展老龄事业与弘扬敬老美德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深入开展。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国际内部控制协会ICI中国总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中心A座1039室
官方网站:www.neikong.com 联系电话:010-68004176、68004186 传真:010-68004186   E-mail:cert@neik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