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
以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高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达与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宏观经济发展及微观企业运作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目前我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1000余万户,占全部企业户数的99%以上,产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60%左右,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为城镇劳动力创造了80%的就业岗位。其中,中小企业的一个最主要、最积极的作用,就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这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将中小企业作为扶持重点,调动一切政府资源,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化服务的根本原因。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每千个就业者中,中小企业的数量平均为50个,而我国每千个就业者中,中小企业的数量还不到10个。如果能达到发达国家每千人中有50个中小企业的水平,就可以解决4亿人的就业问题。
现状及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调结构促转型至关重要。“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所增加,但发展仍不完善和成熟,甚至未能完成“十一五”规划设定的指标。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存在着产业总体供给不足,比重低、结构不合理,对经济的推动力不强,集聚效应不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面向中小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严重短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是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又是解决社会劳动力充分就业、调整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民生的重要路径选择;既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和经济社会运行效率重大政策选择,又是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必然要求。
中小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亟须公共化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从事传统轻工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利润逐年下降,有的甚至无利可图,只有通过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才能走出一条生路。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相对较小,在依靠科技促进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方面能力有限。需要政府通过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科技、金融和人才等支撑。
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和发展态势,特别是物流、金融、信息、科技研发、商业及专业服务业等发展势态良好,但与此同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前述的一些突出的问题。为此,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重点推进。
加强体制和政策支持力度,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活力。一是要理顺政府各部门的管理职能,重点解决交叉管理、多头管理造成的混乱和缺位,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列入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中。二是要按一定比例,从财政收入中提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发展。三是鼓励和引导外资、民营资本投资生产性服务领域,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促进银、保、企合作;支持担保机构为小、微型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完善信用管理,提高融资能力。
建设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可参考香港中小企业促进局的模式加快建设中小企业集聚区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设计、研发、质量检验检测等服务;帮助企业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提供专利信息检索、专利申报与管理等服务。
培育人才,促进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继续实施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加大对各类中小企业人员的分层、分类培训;开展管理咨询服务,引导中小企业运用先进管理方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指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品牌建设等。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市场开拓。采取具体措施,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及时改进和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选择适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研发、管理和市场开拓水平。
为使上述建议得以落实,应切实改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可以在产业集聚区域(开发区、特色产业或专业县镇)和集中度高的传统产业,由政府整合科技、培训和咨询等服务资源,设立区域和行业的公共技术平台。平台可以采取共建模式,实行企业化运作,面向地区和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开放,为众多中小企业产品升级、产业升级服务;同时,要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使区域内的职业技术培训资源与中小企业更好地对接,帮助中小企业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助推企业发展。
作者:陶凯元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