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中心 >> 内部控制环境

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1051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加快建设“两强一堡”的黄金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不竭动力。“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加快建设“两强一堡”的黄金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运行中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一个重要根源,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和滞后,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作为云南来说,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加快发展是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必须把科学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本质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时期,云南面临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必须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发挥我省各地各方面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符合省情实际的发展路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胆探索符合云南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把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战略思想贯穿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中,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可以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牢牢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使经济社会事业大步走上良性循环、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不断开创云南经济科学发展新局面。

 

  把加快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加快发展。云南作为欠发达省份,最大的任务首先还是要加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认真审视自身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加快发展步伐。

 

  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云南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必须立足实际,在努力调优一产上下功夫,特别要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具有云南特色的轻工业,加大矿产品精深加工和装备、新材料、生物等新兴产业的培育,把二产做强做大。加快以现代物流和旅游业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通过重点服务业的带动,形成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趋于更加合理,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稳步实现。

 

  把优化投资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后劲保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坚持拓宽融资渠道,又要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在继续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经济发展条件,打牢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加强对重点产业和企业融资的力度,推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多种手段,推进诸如生物产业等资源能源消耗低、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优质产业发展。借助国家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给予的优惠政策,推动人民币对外汇兑改革,为云南产业和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坚强的后劲保障。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和关键环节。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贯穿到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强省战略,在创新中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重大科技攻关,加快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加快建立以资源为依托、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符合云南省情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进一步搞好天然林保护和造林绿化,加快重点防护林和商品林基地建设,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加快形成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的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完善节能减排的激励政策、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健全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全面挖掘建筑、公共机构、交通、商业和农业农村节能潜力,加大冶金、化工、建材、火电等传统行业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二五”节能减排计划的落实。广泛提倡低碳生活,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倡导绿色消费。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构建资源再生产业和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

 

  把人才培养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在加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同时,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推进技工教育发展,推动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建立一批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形成各类人才生长的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新型农民的培育。加强科技普及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养,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撑。

 

  把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把培育战略性文化支柱产业作为重要突破口,把促进文化精品创作生产作为努力方向,把推动文化“走出去”作为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推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第一抓手,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确保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救助力度,减少因病致贫等现象的发生。云南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因灾致贫的现象突出,要加强防灾减灾力度,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不断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住房是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重大问题,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让房地产业在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为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作出应有的贡献。物价上涨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要落实稳定物价责任制,防止价格过快上涨,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

 

  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坚持解放思想,破除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特别是要深化国企、财政、金融、投资、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改革,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深入推进开放云南建设,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重大机遇,不断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合作,加快桥头堡建设,提高云南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为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入活力。

 

  把改进作风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把深化对党员干部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切实增强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干部培训力度,使各级领导干部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贯穿于科学发展观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在提高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下真功夫、实功夫,通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使各级领导班子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争创一流的工作劲头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这样,才能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作者:何天华 陈雪岚 苏学斌 张含

文章来源:《人民网》

 

国际内部控制协会ICI中国总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中心A座1039室
官方网站:www.neikong.com 联系电话:010-68004176、68004186 传真:010-68004186   E-mail:cert@neikong.com